评真话不全说
(2025-08-04 16:27:56)
标签:
季羡林先生真话儒者封建思想 |
分类: 问道拾遗 |
一直没有动笔。希望 季羡林先生的灵魂能够安息。
季羡林先生最后的十年,应该是非常凄凉的。如果说,文革十年是身体的卷曲;那末,最后的十年,应该是灵魂的卷曲。在季先生最后的文字中,可以感受到一个智者的悲苦。
真正的大师,是不屑于做花瓶的。被弟子们用来撑门面已经是十分的不妥。被政客和明星用来当摆设更是十分的不当。
季羡林先生曾经在德国留学。季先生是最有机会用康德和黑格尔阐释中国哲学的。遗憾的是,季先生与哲学擦肩而过,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。这种遗憾最终深植于季先生的学问与生活当中。老实说,季先生欠缺的恰恰是哲学的深度。
季先生是传统的。因为传统,所以“动人”。去问一问,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先生的学问呢?又有多少人是因为季先生的学问而折服呢?季先生的传统变成了一种符号。在谦谦君子之后,我们先前看到的是孺子牛;而后来,看到的是竖子牛。虽然很牛,但那也不过是牛的牛。
季先生的传统颠覆了他们那代人的传统。他们那代人的传统就是“五四”精神。“五四”运动,是解构封建思想,是建立民主理念,是一场大破大立的思想解放运动。打倒孔家店,并非简单的思想逆反,这是解构封建思想的必要过程。遗憾的是,“五四”先贤们在尽情燃烧之后,过早的陨落了。破和立的工作,终于未能完成。更为蹊跷的是,在八十年后,中国出现了历史的反动。封建思想猛烈地回潮了。孔子热,论语热,季羡林热。热在那里?一个忠字,一个顺字。以中国之大,并非举国皆国学白痴。我们要问,那个仁字呢?那个义字呢?
真话不全说。只这一句话,尽显儒者风范?这是为尊者讳!如果,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全部学会了为尊者讳,中国的老百姓还有什麽希望?“五四”那一代人,曾经经历无数风浪,就算是身体卷曲,生命卷曲,精神从不卷曲,灵魂决不卷曲。真正的大儒,如梁漱溟先生,敢于同伟大领袖当堂抗辩。虽千万人,吾往矣!当生命可以苟全,真理和正义就会暗淡。有道是智者不义。不义者,不足以称君子。远离人民,亲近权利,虽然闻达,儒者何益?
对于中国思想界的现状,笔者想用一卦作比:地火明夷。季羡林先生或许是了知天命的人。所以,他韬光养晦。然而,人人尽皆养晦,光明和希望在哪里?晦暗不明之处,鬼魅必然横行无忌。
中国需要执火者。他们前行,他们站在高处,他们前仆后继。无论如何,他们都固持着火炬。这火炬就是良知。这些执火者,不仅仅率先,而且垂范。这,才是我们需要的大师。这,才是我们心中的儒者。